湖北中香農(nóng)業(yè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地 址:武漢市東湖開發(fā)區(qū)高新大道888號高農(nóng)生物園A區(qū)7號樓
郵 編:430206
電 話:027-87310402
傳 真:027-87832091
網(wǎng) 址:www.chts555.cn
E-mail:hbzxat@163.com
- 一粒種子的生長軌跡--湯儉民逐日千里育香稻
- 來源:湖北中香農(nóng)業(yè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(fā)布時間:2016-05-13 點擊次數(shù):次
轉(zhuǎn)載2016年5月12日《孝感日報》
2005年6月3日,驕陽下,在孝南區(qū)農(nóng)科所實驗田,湯儉民看著幼穗粒粒晶瑩閃亮,喜上眉梢。
為了給稻花及時授粉,湯儉民大多在田頭吃午餐。
湯儉民有一張能夠鑒別稻米香味的嘴。
2016年3月30日,湯儉民在南繁基地仔細鑒別每一粒稻谷的形狀。
2016年3月30日,湯儉民在南繁基地指導助手如何通過剪殼來打破新谷粒的休眠。
2016年4月23日,湯儉民在孝南區(qū)農(nóng)科所的實驗田仔細比對每株秧苗的細微差別。
2016年4月23日,湯儉民在孝南區(qū)農(nóng)業(yè)局實驗室里為浸種做準備。
2016年3月30日,伴著余暉,湯儉民從試驗田騎車返回南繁基地。
為了“讓米更好吃”的夢想,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、孝南區(qū)農(nóng)業(yè)局高級農(nóng)藝師湯儉民30多年如一日,每年11月到海南播種,翌年4月收獲種子返回孝感開始新的播種試驗,周而復始,隨著種子的生長軌跡,在海南與孝感之間遷徙,用枯燥而又繁重的雙城生活,先后育出16個水稻新品種。
日前,記者輾轉(zhuǎn)海南陵水、湖北孝南,踏訪南北兩處育種基地,記錄下湯儉民所育香稻的生長軌跡。
篩選:品酌稻粒鑒良種
3月30日清晨4點,陵水縣光坡鎮(zhèn)一處僻靜的小院,窗前的燈光下,湯儉民咬碎一顆顆谷粒,細細分辨其中的香味。
鑒定稻米的香味,專家們都是放在試管里煮熟之后聞氣味。湯儉民則直接用嘴品。為此他戒煙、戒酒、戒茶,保證味覺的敏感。
晾曬完新收集的稻種、分配好助手當天的工作,湯儉民換上長筒膠鞋,騎自行車趕往他的60余畝寶貝田--孝南區(qū)農(nóng)業(yè)局和湖北中香農(nóng)業(yè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建的南繁科研基地。一方田壟滿目碧綠,湯儉民貓著腰,觀察、測量、記錄……照料著一棵棵稻株。
配對:稻花逐日授粉忙
正午時分,稻花綻開,如珍珠在稻葉尖上閃亮。“做雜交,就得跟太陽賽跑。”湯儉民說,水稻花期短,樣本量大,必須一鼓作氣趕在“父母本”植株盛花期內(nèi)完成人工輔助授粉,最熱的晌午往往是最忙的時候。
下午1點,湯儉民還沒有回來,助手毛惠民為湯儉民做起了特制午餐--“水煮青菜+白米飯”。為了趕花期,湯儉民的午餐多數(shù)在正午的田頭解決。由于常年在水田里泡,湯儉民4次患上血吸蟲病,引發(fā)慢性膽囊炎和結腸炎,瘦得不足47公斤。10多年來,他只能吃素,不能沾葷。
忙到下午近5時,湯儉民從試驗田回到基地,指導4位助手給采收的稻粒剝殼,以打破新稻谷的休眠期。之后湯儉民便馬不停蹄趕到另一塊試驗田。授粉后的水稻迅速灌漿結實,穗子越來越沉??丛谘劾铮诹恋哪樕戏褐σ?。
孕育:蹉跎反復育香稻
稻米從初次雜交到育成性狀穩(wěn)定的品種,再到用于大田生產(chǎn),至少要繁育八代。為加快育種進程,30多年來,湯儉民追著太陽跑,春夏在孝感做試驗,秋冬下海南繁育種子,一年四季幾乎都在酷暑中度過。
夜里10點半,準備喝藥的湯儉民抽空給兒子湯耕打了個電話。兒子婚期臨近,正在忙著裝修新房。“這段時間太忙,沒能跟你幫忙,裝修材料盡量選好點的,但不能奢華,實用就行。”湯儉民反復叮囑兒子要節(jié)儉。
凌晨兩點多,湯儉民為了能趕在清明節(jié)將種子帶回孝感,還在電腦前整理白天收集的數(shù)據(jù)。“育種過程重復單調(diào)卻來不得半點馬虎,往往一點點的疏忽就會讓數(shù)年的努力前功盡棄。”湯儉民說,自從選擇了水稻育種這條路,選種、浸種、播種、移植、雜交授粉等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。兒子從出生到參加工作,一切幾乎全由媽媽包攬。
4月2日,將收獲的稻種做上標簽,逐一登記,忙到中午12點,湯儉民匆匆趕到??跈C場,帶著1000多份材料,登上回家的航班。一到孝感,就一頭扎進實驗室,趕緊將種子浸泡催芽,而后將其播撒至實驗田,新一輪“種子接力”又開始了。
收獲:碩果累累稻飄香
4月23日,正值周末,由于秧苗不夠,湯儉民又獨自一人在孝南區(qū)農(nóng)業(yè)局的實驗室浸種準備補種。下午4點,在實驗室忙完工作的湯儉民又來到孝南區(qū)農(nóng)科所的實驗田查看秧苗長勢。
為了滿足農(nóng)民對稻米“好吃、好賣、好收成”的需求,湯儉民培育的廣兩優(yōu)香66被農(nóng)業(yè)部確認為“超級稻”,鄂晚17填補我省無自主培育一級香型粳米品種的空白,連續(xù)8年被確定為全省晚粳品種創(chuàng)新“對照品種”,占據(jù)了湖北粳稻40%以上的種植份額。而如今,最新科研成果糯優(yōu)561、N56S也已通過省級初審,進入公示期。
在他看來:“只有提高稻米的品質(zhì),讓稻米有市場,農(nóng)民才不會拋荒,國家糧食安全才會有保障,飯碗才能端在自己手里!”
讓人生出彩
春牡丹,夏芍藥,秋菊冬梅,花的世界里,最不起眼的是稻花。然而稻花所結的果實,卻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。
幾十年如一日,湯儉民的工作,就是從稻花授粉做起。殷勤如父母愛子,專注如工匠琢玉。冬去暑歸,逐日不舍。有他的不懈努力,一系列“中國香稻”品種,改善著飯碗的香度。
人生百態(tài),行行業(yè)業(yè)。一個平凡的人一輩子能做什么?跟稻花一樣,湯儉民的選擇,是這“最不起眼”的工作??墒牵堰@個“最不起眼”,硬是弄出了一片精彩。
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。人生出彩靠什么?“把種子當兒子,把農(nóng)民當親人”,湯儉民的出彩,緣自于他的初心不變、癡情不改。這初心與癡情的深處,有人生的體悟,更有一名基層黨員干部的忠誠、責任與擔當。
稻米生香,人生出彩。家是最小的國,國是千萬家。家國情懷里,我們是否也應有湯儉民這樣的初心與癡情?